涵蓋26個景點,運河十景、蘇州園林等文化IP應運而生
20多米水墨長卷 喚醒記憶中的江南
本報記者 羅雯
從城外青山,到城內園林,由水墨繪就的蘇州之美在紙上依次鋪陳開來,氤氳著江南的山溫水軟,也將蘇州的城市故事緩緩道來。近日,一幅由蘇州畫家廖宇創作的20多米長的江南水墨長卷完成,畫卷將蘇州園林、運河十景、小橋流水人家等26個蘇州美景涵蓋其中。
20多米的江南水墨長卷。 記者 張健 攝
一幅長卷
繪寫蘇州26個景點
遠山、園林、寶塔、城門……一幅淡雅恬靜的卷軸將風雅蘇州完美展現出來,仿佛人在畫中,隨著畫卷的流動,也游遍了蘇州的遠山近水、城池樓閣。據創作者廖宇介紹,他創作的江南長卷,表現的就是他心中的“東方威尼斯”。26個景點,個個不缺水,它們依水而立,由水而生。
從退思園、寶帶橋,到水陸盤門、山塘街、平江路等地,長卷展示的不僅僅是江南景致,也是廖宇記憶中的江南。作為一名老蘇州,每個地方對于廖宇來說都有著屬于他的蘇州記憶。創作過程中重走26個景點,也逐漸喚醒了他對于蘇州的獨特情感。“小時候,我經常從山塘街步行到虎丘,虎丘邊上有馬車行駛。每天上學、放學也要走過山塘街的古道,那時候山塘沒有那么多景點,也不像現在這般繁華。”廖宇回憶道。畫卷中他畫的是“素顏”的山塘街,沒有五光十色,只有江南的淡雅、寧靜。
空無一人
呈現一個“慢”蘇州
從去年11月開始,廖宇開始構思、采風,進行創作,最終將作品完整呈現出來。“我特意選擇了蘇州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運河十景,這些都是蘇州的文化名片,也是蘇州的文化記憶,我作為蘇州本地畫家,就想將其展現出來。”廖宇說。
“這幅長卷難就難在景點銜接上,國畫講究留白和虛實相接,需要利用好空間繪畫技法,將它們糅合在一起,既不會太滿,也不會太空。”他說道。不同于傳統的國畫創作,他利用了焦點透視的手法,讓建筑、園林更加立體,線條也更加明朗,整幅作品設色淡雅,以水墨為主,運用了吳門畫派的手法,展現出江南的秀美。
畫家筆下的寶帶橋和寒山寺。
記者注意到,不同于廖宇其他的繪畫作品,長卷中未出現任何一人。他說,從前慢,成為當代人對過去生活的依戀,之所以沒有繪制人物,是為了表現一種寧靜、緩慢的畫境,觀畫者在看畫時能夠感受內心的平靜,感受畫中的時間。“畫中水墨江南,也是我記憶中的江南,畫面中沒有任何當代元素。”他表示。
打造IP
讓畫中江南“活”起來
“這是蘇州首幅20多米長的江南文化長卷,因此,我們也希望讓畫中的IP ‘活’起來。”東方沿海書畫院院長薛海濤表示,將充分利用好作品中的江南IP,并計劃把它們與文創產品結合,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,讓它們走向市場。目前,首發作品將與太湖窯聯名,發布一款運河十景系列城市山水風光瓷杯。“此外,考慮將IP與絲綢、扇面等產品相結合,開發獨具江南韻味的產品。”
除了開發文創產品以外,該幅長卷也將走出蘇州開啟展覽。“有很多畫家畫蘇州,畫風各異,但是像我們這種規格的蘇州長卷還沒有。”廖宇說,自己也希望這幅作品可以走出去,讓更多外地人通過展覽看見蘇州的美麗風光,看看蘇州人眼中的江南之美。
掃碼看更多相關內容